我想这几天大家都在玩微信新出的拍一拍功能吧,是不是觉得非常有意思?拍一拍是一种提醒功能,支持用户在群聊和个人对话中通过双击对方头像,使对方头像抖动且会在聊天页面中显示“XX拍了拍XXX”来提醒对方。
被“拍一拍”的用户,不会有小红点的标志提示。但是,你们聊天的对话框却会像收到消息一样,被显示到前排的位置。
该功能推出不久,就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的位置:
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?
因为群昵称是可以修改的,所以配合“拍一拍”功能,可以玩出很多有意思的花活儿:
但也有网友表示:这个功能很鸡肋,对大家而言可能就是一时的新鲜感而已,这并不能真正起到提醒对方的作用。
因为从消息提醒的各个方面看,“拍一拍”可能无法高效地提示朋友查看信息。
随着大家的陆续更新,也应该都体验了微信的“拍一拍”功能。也都有着自己的使用体验和观点。
那接下来,二月就和大家分享一下,我是如何看待这个功能的。
01 缓解用户的社交压力
在很多场景下,我们在微信上与别人的第一句话或许是“在吗?”,这已经成为排在前列的让人厌烦的社交礼仪。而“拍一拍”的存在,或许可以缓解“在吗”带来的尴尬和不适。
从产品逻辑上看,微信“拍一拍”和早年PC端 的QQ “窗口抖动”功能、移动端 QQ 的“戳一戳”功能类似,都属于向好友轻量级的打招呼。
这种提醒方式,并没有传递实质信息,只是能够让联系人看到自己。
从感官上来说,QQ的“窗口抖动”功能会让对话窗口会赫然出现在电脑屏幕前,这会对用户形成一定的干扰。
而在“拍一拍”的功能上,微信对这一弱提醒的尺度是相对克制的。
用户虽然能在对话框看到文字提醒,但被拍对象不论是否打开微信,都不会接收到“拍一拍”产生的震动反馈。
以微信在产品层面的克制,大家担心的PC版微信是否会出现类似QQ弹窗功能的问题,应该不会存在。
02 熟人社交的互动小游戏
从使用体验而言,拍一拍的娱乐性远大于功能性,我更愿意把“拍一拍”这个功能定义为游戏。
“拍一拍”这个动作,在现实生活中,是只有熟人之间才会产生的行为。
把这个行为迁移到线上场景,猜测,微信可能是想通过一个小功能加强熟人社交,增强熟人之间互动感吧。
用户被“拍一拍”之后,只是有头像抖动和灰色字体的提醒,若是在比较活跃的群聊中,这种提醒的功能性几乎为0。
所以“拍一拍”功能更加适用于小规模群聊或者1对1私聊。
03 有利于社群的促活工作
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在朋友圈评价了“拍一拍”功能:微信史上仅需一行代码就能实现的有趣功能,像蚂蚁一样打招呼,有痕迹,但不容易察觉。
这个功能在提升微信活跃的层面有一个明显的提升。
尤其大幅度提高了社群的活跃度。
我相信各位同学们都加过不少群,但活跃的社群可能仅有不到三分之一,甚至有的社群只是群管理员每天发发早报、发发广告之类的,根本没能建立起社群的互动效果。
“拍一拍”虽说不是什么特别亮眼的功能,但它确确实实为很多沉寂很久的社群提供了一个促活的机会。
群成员可以在群里面“拍一拍”对方进行互动,甚至还通过改微信名的的方式来恶搞对方,这无疑可以消除群成员之间的一些陌生感,加强彼此的互动。
04 提醒机制的填充
如果把“拍一拍”看作是弱提醒,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是“强提醒”功能。
“强提醒”的打开方式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:在微信好友的聊天详情里,打开“强提醒”。开启后,这个联系人的消息就可能会在微信的聊天界面全屏显示。
如果你开启了震动模式,当你打开微信时,手机还会不停震动,直到你点击了“我知道了”为止。这个强提醒的功能仅限联系人三小时内的第一条消息。
然而这个功能真正使用的人并不多。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它的存在。
而“拍一拍”的加入,让这一弱一强的消息提示组合,让用户沟通方式上,尽量做到提示的有效性。
你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的“拍一拍”,也可以选择对重要的联系人“强提醒”。
也能看出,微信在提示功能的尺度上拿捏得很好,尽量做到了克制。
05 个人点评
微信是国内最成功的社交产品。然而,随着微信在工作层面的价值逐渐增强,微信好友越加越多,朋友圈的内容却越来越少,很多人都设置了三天可见,更多的人除了与工作相关的内容,也不再分享生活。
微信的日活很高,但是人们,尤其是职场人却似乎逐渐失去了分享生活的欲望。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深受微信工作群所扰,一听信息提示音,一看到群聊信息刷屏,就心生烦躁,甚至陷入职场焦虑。
这次,微信推出“拍一拍”,大概旨在增强用户间的日常互动,让微小的信息,给用户带来更多欢乐,而不仅仅是被工作催促的枷锁。
二月我是很喜欢这个功能,虽然很多用户认为这是一个鸡肋功能,但聊胜于无,能在繁重的工作与数不清的未读消息中为用户增添一点点趣味,舒缓疲惫的身心,就足够了。